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2:27:02  浏览:95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08年9月25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9年5月27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符合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省中小企业政策,对本省中小企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扶持重点,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依法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四条 省、市、县主管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发展中小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落实有关政策措施。

第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省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应当依法会同省统计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准确反映中小企业发展运行状况。

第六条 中小企业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小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第二章 资金支持

第七条 省级财政预算应当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视财政增长逐步增加。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或者以其他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制定。

第八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投资补助、企业技术改造贴息、科学技术支出、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贷款贴息、组织经贸活动等方面,应当对中小企业按照与其他企业同等条件、同等安排的原则办理。

第九条 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应当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增加信贷投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对中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在符合信贷条件的前提下,应当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城市商业银行年新增贷款用于中小企业超过规定比例的,由同级财政给予奖励。

政策性银行可以与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信贷业务。

第十条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鼓励国有大企业和履行社会责任好的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有能力的法人依法成立贷款公司,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第十一条 依法促进、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为中小企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途径依法融资。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对新上市的中小企业,省、市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评级发布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档案库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

省、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信用信息征集机构应当做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鼓励依法设立的信用评估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服务。

第十三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指导、监督,推动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信用担保风险控制机制。支持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第十四条 对中小企业以资产抵押办理银行贷款,登记部门应当公示收费标准、办事程序和时限,降低登记成本,积极推进标准化、电子化快捷服务,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

中小企业申请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免收登记费用。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应当在预算中安排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市级财政安排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章 创业扶持

第十六条 保护中小企业依法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权利,不得限制中小企业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经营。

第十七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的政策措施,引导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初创的、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第十八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安排必要的中小企业建设用地,采取利用原有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厂房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九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策划、技术支持、融资担保、商务代理等服务功能,扶持、引导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进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聚集发展。

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利用现有开发区、产业园区资源,投资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

第二十条 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创办中小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创造条件,进行创业辅导和培训,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减免或者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支持。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予以资助。

第二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鼓励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类社会化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研发和质量技术检测等社会化技术服务。

第二十三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推进联合开发和技术攻关。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博士、硕士科研实验基地;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向中小企业开放试验室等科研场所,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二十四条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制定知识产权规划,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利用与保护。



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协作配套,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或者采购系统,引导大企业从中小企业选购配套件和零部件。鼓励大企业将有关产品及零部件委托给中小企业生产,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十六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的保护,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支持中小企业争创名牌。

第二十七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公开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为中小企业获得采购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并逐步扩大中小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

第二十八条 鼓励中小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重组。

第二十九条 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进行跨国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加工企业或者设立生产经营服务网点。

第三十条 支持中小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对取得认证的企业,给予便捷通关待遇。

支持中小企业制定和采用先进的企业标准。

第三十一条 省、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第六章 服务措施

第三十二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非国有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和政府奖励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应当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库,推动各类人才的交流。

鼓励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测评与推荐中心,促进中小企业职业经营者队伍的发展。

第三十三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办或者资助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当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服务。

第三十四条 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公费出国留学等人才培养载体,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对于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中小企业人员培训活动,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第三十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整合并利用法律服务资源,推动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建设,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

第三十六条 保险机构应当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保险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财产、责任、人身意外以及信用保险等各类保险产品。



第七章 权益保护

第三十七条 中小企业因配合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或者其他市政建设项目使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协助解决资金、建设用地等问题;需要拆迁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八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开展中小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提供赞助或者资助、订购报刊或者图书、参加社会团体或者学术研讨会、购买指定商品或者接受指定服务。除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外,不得强制对中小企业开展培训、考核、评比、达标、升级等活动。依法开展考核、评比、达标、升级的,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企业负担监督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投诉中心,完善受理举报制度,公开程序和方式,依法查处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有关事项,给中小企业造成损失的;

(二)截留、挪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以及其他扶持资金的;

(三)其他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指引》的通知

深圳证券交易所


关于印发《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指引》的通知


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我所修订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诚信建设指引》,并更名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诚信建设指引》(深证上〔2004〕45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指引》





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附件: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板诚信建设,完善证券市场诚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板规范发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和相关人员诚信行为的指导、评价和管理。

第三条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本所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损害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诚信行为

第五条 上市公司应当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订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保证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规范运作,形成权责分明、有效制衡、科学决策的内在运行机制。

第六条 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应当具备合理的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其成员应当具备履行职务所需的时间、精力、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七条 上市公司应当与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方面严格分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

第八条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以及信息披露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公平,防范舞弊行为,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九条 上市公司应当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不得滥用会计手段粉饰财务会计报表。

第十条 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不得从事商业贿赂和其他不正当竞争。

第十一条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应当从公司和股东整体利益出发履行职责,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当利益,损害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并在本所指定网站披露。

第十二条 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执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标准和决策程序,根据公司经营业绩、股东回报和个人绩效考核情况,合理确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

第十三条 上市公司应当制定专项制度,规范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可能因工作关系而获得内幕信息的员工及其亲属、所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持有和买卖本公司股份的申报、披露、监督和管理。

第十四条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完备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做好重大信息的保密工作,及时、公平地披露重大信息,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不得利用信息披露操纵证券价格。

第十五条 上市公司除按照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外,还可以自愿披露可能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的其他信息,并保证所有投资者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信息。

第十六条 上市公司应当将募集资金存放于董事会决定的专用专户中,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按照招股说明书或募集说明书的承诺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如实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决策程序并予以披露,不得掩盖关联交易的实质,不得利用关联交易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不得利用关联交易制造虚假利润。

第十八条 上市公司从事为他人提供担保、提供财务资助等高风险业务,应当遵循审慎、自愿、公平、诚信、互利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

第十九条 上市公司应当平等对待全体股东,保障股东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分配权、质询权、建议权、提案权、表决权等基本权利,积极为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提供便利,通过举办业绩说明会、设立专用信箱、在公司网站设立专栏等多种形式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上市公司应当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保护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保护自然环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公司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十一条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依法善意行使控制权,不得通过利润分配、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形式谋取不当利益,不得利用控股地位以任何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得利用上市公司非公开重大信息买卖公司证券。

第二十二条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已发生或拟发生的重大事件,积极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二十三条 上市公司应当定期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负责人进行诚信教育和专业培训。

第二十四条 上市公司收购人和相关权益变动活动中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充分披露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权益及变动情况,依法履行报告、公告和其他法定义务,并在相关信息披露前保守秘密。

第二十五条 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出具专项文件时,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业务规则、行业规范、道德准则和本所相关规定,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六条 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和新闻媒体在发表有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或新闻报道时,应当遵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包含主观臆断、缺乏事实根据的内容,不得使用上市公司非公开重大信息,在可能涉及上市公司非公开重大信息时应当事前向上市公司求证。

第二十七条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保守上市公司秘密,不得非法获取、提供、传播上市公司内幕信息,在内幕信息依法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公司的证券。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防止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从事内幕交易。

第二十八条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及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作出的各项承诺。



第三章 诚信管理

第二十九条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按照本所有关规定,如实填写并签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声明及承诺书》,并报本所备案。

第三十条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及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参加本所组织的诚信教育和专业培训活动。本所对上述机构和人员参加诚信教育和专业培训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计分,并将有关成绩记入中小企业板诚信档案。

第三十一条 本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一规划和安排,建立中小企业板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中小企业板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以下诚信信息:

(一)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及相关人员违背诚信原则的信息;

(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本所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及相关人员的监管信息;

(三)本所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考核或评价信息;

(四)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亲属、所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持有和买卖本公司股份的信息;

(五)其他反映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证券服务机构、其他机构及相关人员诚信状况的信息。

第三十二条 本所可以通过本所网站或采取其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中小企业板诚信档案的有关信息。

第三十三条 本所可以委托第三方建立上市公司诚信评价体系,定期对上市公司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对外公布诚信评价结果。

第三十四条 本所在对上市公司实施分类监管,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出具持续监管意见时,将以诚信档案中记录的有关信息作为重要依据。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指引由本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附:英文译本)



  《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已经2006年4月12日省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省长 黄智权
       二○○六年四月十四日
  
       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投资项目,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江西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以外的项目。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机关。企业基本建设类投资项目由发展改革(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技术改造类投资项目由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工作。
  项目备案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联系和沟通,为企业投资提供便利。
  第四条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应当根据项目类别和规定的备案权限,向相应的项目备案机关申请备案。
  第五条 中央驻赣企业、省管企业投资项目由省人民政府项目备案机关备案。其他企业投资项目,按照属地原则,由项目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项目备案机关备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设区市与县(市、区)人民政府项目备案机关备案权限的划分,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申请备案,应当向项目备案机关提交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二)项目名称;
  (三)建设性质;
  (四)建设地点;
  (四)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五)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格式文本予以公布,方便企业查询、索取。
  第八条 项目备案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属于备案范围;
  (二)是否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
  (三)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四)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项目申报单位补正。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符合要求的,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当场受理。
  第十条 项目备案机关应当自受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备案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符合备案规定的,予以备案,发给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不符合备案规定的,不予备案,发给不予备案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和不予备案通知书抄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城市规划、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能分工,对项目备案机关予以备案的项目依法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对应当备案而未备案以及项目备案机关不予备案的项目,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各级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做好社会投资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项目备案机关报送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已备案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一)项目法人发生变化的;
  (二)建设地点发生变更的;
  (三)变更建设方案可能对环境、安全生产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
  第十四条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的有效期为2年,自送达之日起计算。
  企业投资项目在备案通知书有效期内未开工的,项目申报单位需要继续建设,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向原项目备案机关申请延续,原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在备案通知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十五条 项目备案机关应当加强备案项目的监管,对项目申报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文件的,应当撤销该项目的备案;对未予备案擅自开工建设以及不按备案内容进行建设的项目,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项目备案机关工作人员在备案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者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企业单位投资建设备案范围内的项目,按照本办法进行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英文译本
Decree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No.
146
Measures of Jiangxi Province for
Record-keeping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examined and approved at the
43rd Executive Meeting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on April
12, 2006 are hereby promulgated and shall be effective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Governor: Huang
Zhiquan
April 14,
2006
Measures of Jiangxi
Province for Record-keeping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Article 1These Measures are for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Reform of the Investment System and the
Circular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bout the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ing the Record-keep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with actual situations of the provinc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record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facilitating the exercise of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right of enterprises in
investment.
Article 2These Measures apply to reporting for the record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within the administrative areas of the
province.
The term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in these Measures refers only to the projects
(which are free of government funds) listed in《Catalogue of
Investment Projects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and《Catalogue of
Investment Projects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of Jiangxi
Province》;it also refers
to all other projec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in violation of st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or prohibi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3The administrative competent
departments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lanning)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tent departments of economy and trade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are 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for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s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planning)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ord-keeping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s of
economy and trad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ord-keeping of technical renovation
for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The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ional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rban plan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shall assist with
the record-keeping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realms of functions and
duties.
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all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sharing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for the sake of facilitating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Article 4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which need to report
for the record shall apply to the corresponding record-keeping organs for being
reported for the record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category and prescribed extent
of power in record-keeping.
Article 5The investment projects of the Jiangxi-based state-run
enterprises and the provincial enterprises are reported for the record to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of the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Other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reported for the record to 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of
people’s governments of the prefecture, municipality or county (district) where
the projects exist according to the domicile principle. However, if otherwise
specifically provided by laws, regulations or rules, they shall
prevail.
The division of
the power extent of 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of the municipality with
subordinate administrative areas and county (municipality, region) people’s
governments is defin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municipality with
subordinate administrative areas.
Article 6Any project unit which reports for the record shall
submit an application form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to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unit;
(2) the name of the
project;
(3) construction
nature;
(4) construction
site;
(5) construction scale
and the main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6) total investment
and its source.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unit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genuineness of the contents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Article 7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shall make public the laws,
regulations, rules and policies concerning the record-keeping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form format for the record-keeping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to make them accessible to the enterprises on
request.
Article 8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shall examine the following
contents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1) whether the
projects ar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record;
(2) whether the
projects ar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ir
jurisdiction;
(3) whether the
projects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policy; and
(4) whether the
projects conform to the stipulations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rules.
Article 9Where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ask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unit to make corrections and amendments on the spot or once
and for all within three working days.
Where the
application form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accept the application on the
spot.
Article 10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decide whether to accept
the record application or not within five days from the date of acceptance of
the application for reporting for the record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and make it known to the society. If the application conforms to the
stipulations for record-keeping,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accept the
application, notifying the applicant of its decision to put on record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if the
application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stipulations for record-keeping,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not accept the application, notifying the applicant
of its decision to not accept to put on record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together with the reasons for it.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send a copy of the notice of accepting or not
accepting the record applica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to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competent departments.
Article 11The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ional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rban plan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shall examine projects filed on record by 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and handle the relevant procedures according to laws and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 and duties. As for the projects which should have
been reported for the record but have not been done so or the projects whose
applications were not accepted by 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those departments
shall not handle the relevant procedures.
Article 12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at the different levels shall
sort out, classify and analyze the recorded materials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s, keep a close watch on the social investment and submit the
relevant data to the higher record-keeping organs on time.
Article 13Where projects for the record have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the archival procedures shall be handled
again.
(1) the change of the
legal person of the project;
(2) the change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3) the change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can produce great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safe production, etc.
Article 14The notice of record-keeping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is valid for two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date of
service.
Whe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has not started and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unit which needs to undertake the construction shall apply
to the original record-keeping organ for extension of construction within 30
days prior to the expiry of the validity period of the notice. The original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make a decision whether or not to approve the
extension prior to the expiry of the notice .
Article 15The record-keeping organs shall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s for the record. Where any project
application unit obtains the record-keeping docu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oject by inappropriate means such as dismembering the project,
providing the false materials, etc.,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dissolve the
record-keeping of the project. Where any project application unit starts
construction without authorization or constructs the project which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cord-keeping contents, the record-keeping organ shall
order the unit to stop the construc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unit and
its responsible person for their legal liability.
Article 16Where a staff member of any organ neglects his duties,
abuses his power or resorts to cheating for his self purposes, he shall be given
an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if a crime is committed, he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criminal liability.
Article 17The record-keeping of the investment projects of the
non-enterprise units such as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etc.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measures.
Article 18Measures shall be effective as of the date of
promulgation.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